写在前面的话:《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巨著,我一名小小中学生,是既无资格、又无水平来“品味”的。只因为我读着它长大,对它多多少少有些感悟,所以就想写出来,与读者共勉。
三国,曾是中国历史上群雄割据的时代,也是三足鼎立的时代,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时光虽然流逝了数千年,但那段波澜壮阔、战争连年三国历史仍然让人难以忘怀。那文韬武略、光辉灿烂的三国时期,早已离我们远去,可是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周瑜,奸诈狡猾的曹操,力敌万军的关羽,老当益壮的黄忠,仁政爱民的刘备,见利忘义的吕布,不可一世的董卓,雄霸一时的孙坚,大智若愚的鲁肃……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不必说那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官渡之战的忽袭乌巢;也不必说平定南蛮的雄韬大略,西取益州的精彩绝伦,单是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英明决策,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诸葛亮上让曹操占天时,建立魏国;下让孙权拥地利,形成东吴;这才让刘备取人和,占荆南,夺益州,定汉中,据成西蜀。孔明三分天下,使刘备进而联合东吴,夹攻曹操,一统天下;退而偏安益州,依据山险,称霸一方。可世事又如何能尽人意呢?司马执政的魏国先灭了后主刘禅的西蜀,再干脆以晋代魏,最后灭东吴,统天下。谁不希望刘备得以复兴刘姓天下?谁不期盼曹魏灭两国,成为新的霸主呢?可天意不由人,魏、蜀、吴三国后期的统治者都昏天暗地,怎么会不让三国尽归司马炎之手——以至于建立晋国呢?
在品味三国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三国的灭亡,最主观的原因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但我们也能从每一个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从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悟出某种道理,这便是品味三国。
广东中山三鑫双语学校
林嘉伟
2006.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