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
 


空对月

作者:马     出生年月:    辅导老师:
空对月,鸟惊心 寂寞空对月,时转鸟惊心。——题记 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如是说。李白爱国,可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很不开心,于是“今日之日多烦忧”,“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觉得“行路难”,觉得满眼是“冰塞川”“雪满山”。为了排遣这种失意的苦闷,只好举杯饮酒杯莫停。李白的视线局限在了皇城四角的天空之内,所以他看到的只能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团锦簇,是“沉香亭北倚栏杆”的优雅风流。李白“爱国”,但他至今一无所有——换句话说,他构建和完成的只是一种无奈的心态,还有写满无奈的诗篇。 空对月。 二 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诗人都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自己而显出高尚。哪怕是描写他自身再大的痛苦。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痛苦的根子,深深地植入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如是说。杜甫爱国,那是一种融入血液的热爱。 天宝年间的战乱,民不聊生。杜甫会痛心汉家山东的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会可怜那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会大声呐喊“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他在灯下含泪写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来祭奠那些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人们,不顾自家已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他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升华,足以让每一个渴望高尚的人为之歌泣,肃然起敬。 他的那份爱国情怀是厚重而深沉的,沉到了民间,沉到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鸟惊心。 四 冯友兰说,有的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这种觉解会促使他真正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为社会的利益而忙碌。这不同于功利境界的所为,因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拥有道德的意义。这便是一种新的人生境界:社会境界。 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与祖国生死相依,与人民休戚与共,顺遂时,不沉醉于安富尊荣;贫贱时,不沉沦于一己辛酸,他才获得崇高的境界,他才担当得起“伟大”二字。 五 李白的“爱国”是华丽夺目的,披着罗纱,还带着满身的酒香。 杜甫爱国,朴素、真挚得让人生出沉重的使命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代表了人民的真正心声,他为全民族奋进,摇齐呐喊!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李白当年的一句设问——仿佛是命运造成的某种巧妙的关联,杜甫用尽自己的一生,回答了这句话。 六 一腔热血,半世悲凉。 李白和杜甫,一个是空对月,一个是鸟惊心。 后记 李杜之比较,早已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我拾起这个旧梦,才发现这个命题议起来实在不轻松。 《唐之韵•李杜》是一部经典,读罢我开始质疑李白当年的心态;在进行一番人格审视后,我重新认识了杜甫,他在美的领域里卓越到了安详。 2006-12-15
作者:马
所在学校: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