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
 


稀·夏

作者:伍捷     出生年月:1995年11月16日    辅导老师:余燕梅
稀•夏 夜晚是轻轻的凉爽。漫天的眼睛盯着人们的一切,一闪,一闪,仿若上帝的眼睛,看着命运在一次一次的挫折中学会成长。 天白是烦人的狂热。日光穿过臭氧层直射大地,一晃,一晃,仿若滚烫的火锅,让锅盖上的蚂蚁一次一次地焦躁不安着。 教室外的树早已有了夏的气息,鲜绿鲜绿的,好像是阳光照射的效果,抑或就是如此的绿。 站在树下乘凉,正好。一阵凉风吹来,直叫人大赞:“好凉!”。就连并不小巧的绿叶也拍手叫好。它的影子在地上摇曳着,摇曳着,仿若那最最干净的灵魂在舞蹈着,舞蹈着。 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会怎样?会毁灭?其非也!人类能学会拯救地球,然后成为救世主。就像人们一直所崇尚的一种名叫“改变命运”的精神,会为了某种信念而奋斗,最后走向胜利。电影里和书里总是这样夸耀着,夸耀着,直至孩子们已然的相信。 校园里是寂静的,是寂寞的,是空虚的,更是孤寂的。至少在每个妄想单纯的孩子眼里,会把一切加以“单纯”二字,然后再想象成那是世界上最最可爱的东西。但如果脱下了“单纯”的外衣呢?其实就是一个还不算丑陋的心灵。有时比夏天的气温要高,有时要比冬季的气温要低,只是此时,要比枯燥的秋天更加秋天。若秋夏对碰,会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想,会有比这儿更糟的生活。是安慰,也是无奈。 光阴没有停下来看过一次风景,但可笑的是,四季会重复地在光阴面前来过,以至光阴对其熟视无睹,直到人们学会了改变它的某些规律。地球的温度一天一天地升高着,直到人们都受不了为止,才使人们有了些许警觉。但又如何?亡羊补牢,很不错的办法,但人类的“最高领导”却在拖延着什么。 夏天的感觉终于来了,孩子们焦躁,并无奈着;大人们叹息,并旁观着。 印象中乡村的夏天,是安静的,淳朴的,凉快的。隐隐中还露出了点点汗水。在家庭院里的一颗树,成了最好的乘凉处。手中拿着一把芭蕉大扇,和邻居、家人齐坐在树下,摆摆龙门阵,说说笑话。多么可爱的场景!只是无能体会,其中的温暖。 即便是在小小的城市中,也略能感知大城市的空气,那是如此的肮脏与恶心!想逃离,却没有那样的胆量。没错,被一种名叫“改变命运”的精神捆绑着,捆绑着。时而会喘不过气,时而会奋发图强。喘不过气是因为某些该死的压力;奋发图强是因为不想要别人看不起。何为“两难”?就此是也! 心中其实是存在着某份恬静的,只是会因为或多或少的压力玷污了心灵。看不见的,就当不存在,看见了的,就任其自由地发挥着作用。那么,在城市中还能找到些什么?是亲情,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全都是关于感情的。那么在哪?在身边,又或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无能做出改变,却要拼命地去适应,只因为人类是高级动物?应该是如此的。可人类的本性是带着脆弱的。压力,或许在遥远的古代没有这个词。但“拼命”二字却是流传已久的神话,不朽的神话。 我讨厌夏天的感觉,却又能从中获益,谁能不大叹纯属“两面效应”? 此乃令人窒息之夏天是也!
作者:伍捷
所在学校:凯里市第五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