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
 


秦淮河畔

作者:蔡婷婷     出生年月:19940122    辅导老师:
秦淮河畔 同样的古色古香,同样的吴侬软语,只不过穿越了太多沧桑,轻柔之间多了一份厚重。雨中的秦淮河,像一位正在浣纱的少女,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诉说这谁的哀愁,谁的不甘?她们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了强颜欢笑…… 这些款款生情的娇娥争妍斗艳朝歌暮弦,使得江南的富贵红尘分外妖娆  她们或痴情、或才情、或独立、或刚强、或侠义、或大义。在明末诡谲的风云中抒写着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记录大明王朝及汉族士大夫的沉沦。大明朝迁都北京以后,金陵的胭脂味就越来越重。金陵也便如凡尔赛宫般被宠着。皇家在其买醉,文人在其求醉。然而就是在这样醉生梦死的环境下,秦淮八艳却有如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花般绽放。柳如是、董小宛之辈是风尘中人,但自古侠女出风尘,她们比深闺、浅闺更有真性情、真追求。比士大夫、文人之流更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在遭到俗世的白眼,礼教的冲击下,更加懂得保持自我、追求自我。当披儒服、执象笏者堂而皇之的攻击她们伤风败俗、魅惑众生时,却不能在明朝大厦将倾之时攻击北来的八旗骑兵。可笑?然而更“可笑”的是当那些披儒服者梳起小辫子,夹道欢迎清兵南下时,却是那些“伤风败俗、魅惑众生”的女子在暗处资助抗清义军。千余年的儒教洗礼,数十年的圣贤苦读,沉淀出来的却是一批伪君子。无事时闲谈风月,事将起时,却想着如何讨好新主子,以求个一官半职 多少次的孤寂,多少次的江边独对月。 由于家贫而在青春妙龄年华坠入秦淮青楼的柳如是,她刚烈的性格像隋朝时代侠骨贞慧的红拂女,见识超卓,胸襟伟旷,常常女扮男妆与著名的复社领袖张溥、陈子龙一道慷慨陈辞,妄图力挽狂澜拯救行将灭亡的大明江山。人们看见了笑语中划过的是一个侠女的豪情。 人称“香坠扇”的李香君住在秦淮河畔的媚香楼,她身材小巧玲珑具有沉鱼落雁之姿。“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花二度矣……”这是她的高傲,不管怎样,她有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山河破碎,李香君的理想彻底幻灭了,她出家当了尼姑,与栖霞山满山烈火般的红叶长相厮守,她的香冢至今仍留在那里。从此人们再也听不到被视作秦淮一绝的李香君那传神的唱腔。  深居在钓鱼巷的董小宛是“秦淮八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然而花容也最为出众,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倾城倾国,大概已经到了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地步。“高烧翠蜡,以白团回六曲围三面,设小座于花间,位置菊影,极其参横妙丽,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影中”。 繁华一梦,过眼云烟,秦淮河却是真实的,即使在今天的河道你仍然隐现着昔日的艳影,一把断了嘴了细瓷壶,紫檀木的折扇,被淤泥朽蚀的绣鞋,描金的胭脂盒子,玲珑的耳坠……每一个被遗弃之河底的什物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或凄迷,或香艳,承载着繁华的旧梦。
作者:蔡婷婷
所在学校:安徽省宣城市广德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