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
 


思无邪

作者:马静     出生年月:    辅导老师:傅剑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其实诗经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又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时,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所以,如今手奉诗三百,对月吟哦,宛如前生无邪的记忆,给人一段梦,一次感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单纯得宛若秋月一轮,无暇得好似芙蓉乍开,千年前青色的思念,漫过时间,到今天依旧不染纤尘。也不怪如枭雄曹操,都把自己的话隐在其后。这是我读的第一篇诗经,那时,窗外春色刚好,欣欣向荣,窗内人阅诗篇,朗朗书声。 我便感悟到了那份无邪的纯真。那是先人们多愁善感的心在歌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好一份情谊,无论作此章是为报齐桓之恩还是男女互送信物,它也足够体现遥远的过去人们的纯朴。至少,孔方兄并不被本篇作者看重。他心中只知知恩图报,也许,今人会说他笨,但当初读此篇时,我透过漫漫尘埃,仍旧能窥见那颗高尚而朴实的心,发出光亮,照耀到每一个读诗人的心里。 我便感悟到了那份无邪的朴实,那是先人们知恩图报的心在照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虽然桃花香艳,但整篇没有一点艳情之气,她清正飞扬又安闲自在,就是如此单纯的贺人新婚。想象一下,一片桃花,都在祝一位如桃花般美丽的女子家庭美满,有多美?实在无法描摹。那时读这篇时,像仿真的看到了古人挚朴的心田上桃花纷飞,阳光明媚。 我便感悟到了那份无邪的真挚,那是先人们毫无杂念的心在飞扬。 诗三百,每一篇都让我有所感悟,因为我们都曾是孩子,写诗人恰巧也如孩子,每一篇都是用一颗挚朴的心去写的。先人活得亲自自然,这些都在他们嘴中唱过,在我们心中响过。 感悟了远古的清新,我愿怀一份清新上路,做一个无邪之人。
作者:马静
所在学校:天津市第一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