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论文 >> 教师 >> 基础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基于一点双线三维度的优化策略
——对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评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来源:中国教育网     2011-5-27 16:12:00
 

【提要】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针对中等层级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就“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课题作理论探讨与生发。二轮复习讲评课的具体优化策略:以提供高度心理支持为“一点前提”,以适应学生所需和备考所需相结合为“双线并轨”,以追求优先性、优效性、适切性为“三维度优化”,统筹兼顾,层进深入,从而达至讲评课效益的最优化,最终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推动语文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 高考复习     二轮讲评     有效教学        优化策略                   

 

【正文】

一. 研究定位

高考语文复习,于莘莘学子而言,是一次语文素养的系统深入与升华,于任课教

师而言,同样是一次教育教学素养的精心锤炼与提高。在结束上学期第一轮基础性复习后,师生们面对的是高考前仅有两个多月的二轮复习及全市模拟测试。与一轮复习讲求“全面开花,夯实基础”不同的是,二轮复习需要更短期高效地直接面对“运用与应考”。因此,二轮复习必然会大幅提高练习、测试的质与量,而这一阶段中讲评课的成败得失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以笔者几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来看,二轮复习的讲评课若能优质高效,那是对一轮复习效果的有力深化与提升,反之则会陷入低效重复乃至反面消耗的境地,于高考语文的最后输出有莫大的影响。

在此认知基础上,本文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D、E、F类学校(我校为E组生源学校)的实际情况,就“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课题作理论生发,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策略性思考,以求抛砖引玉,共同为提高广州市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二. 优化策略

(一)目标分析

考虑到目前不少学校在高三阶段施行月考制、半月考制,二轮复习讲评课必然突显出“限时短,比重,密度”等特点。于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两难矛盾:在两个多月的有限时间内,既要进行考点深化突破,又必须保证测试评讲的实效性,二者在课时、内容等方面无论是并行还是融合都难以均衡兼顾。要解决这一矛盾,方法之一是明确讲评课的优化目标,在理念层级上进行区别与疏导。

其优化目标可以这样定位:

1. 效率化更快: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在讲评内容上作适度详略,力争在更短的单位课时内,使学生掌握解决重点问题的思路,学会攻破难点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习得的质量

2. 拓展度更高:在一轮复习“吃透考点基础”的前提下,二轮复习讲评课应对每题涉及的考点作深度、广度的拓展,尤其是阅读鉴赏类、语言表达类考题,可引导学生在题类、题解等方面作综合归类与适度拓深

3. 应考性更强:讲评不能只停留在指导学生“懂得做”的层面上,还必须加强应考各方面的及时导引和训练,如“做得完,做得好(答题规范,表述清晰,书写端正)”等应考要素都应在二轮复习讲评中加以重视和渗透。

从以上目标可见,这一时段的讲评于生于师都是一条追求更高质的冲刺快径。要确保讲评的“更快、更高、更强”,教师不应忽视引导学生抓好基本学习环节:①制定计划;②有效预习;③高效听课;④优质作业;⑤扎实复习;⑥系统小结。如此,才能使讲评事半功倍。

(二)策略分析

要达成上述多向目标,就必须优化讲评课这一课型的教学策略。相对于过去相关研究扁平化特点而言,我们不妨拓开视野,把立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二轮复习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中,以求达到教学 “输入输出”的优质化

1. 一点前提

一点前提,指的是在关注知识、技能等技术因素之前,首先要充分关注讲评课对应考学生能否提供高度的心理支持。学习绩效研究的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双向影响。课程学习心理归属非技术范畴,属于隐性的潜课程,往往为人们所忽略,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二轮复习中讲评课所占比重大,密度高,其课程学习心理必然关系着学生应考心理的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以优化课程心理效应为前提,为学生的高效听课与优质应考提供高度的心理支持。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师生。“亲其师,信其道”,古今同理。在讲评课上,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恰当而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使学生能在“接受愉悦而主动”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参与讲评,分享讲评智慧。如教师结合本考点对学生提出适当期望;讲评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发现给予及时鼓励表扬;借助互动式的教学对话激发学生听课的获得感与成功感,如此等等,都是优化学习心理的有益途径。创设师生良好的课程心理环境,无疑对讲评潜效应的发挥有着正面推动作用,而这样的讲评课也会呈现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②生生。要记住,讲评课上学习的主体仍是学生,要使心理支持深刻地辐射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就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相互影响力。如创造丰富的做题思路交流机会;开展展示答案、讨论评析活动;借助小组合作的智慧共同改进答案……多样的讲评形式,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分享、互相借鉴欣赏、共同追求进步的良性心理氛围,这同样是一笔宝贵的心理财富。发挥学生群体心理正面效应,既有效疏导了学生应考的孤独紧张感,又在积极互动的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自我心理坐标,为高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应该承认,二轮复习讲评课“上得好”,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知识与技能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辅导层面的问题。能提供高度心理支持的讲评课,是让学生听得温暖、听得投入、听得愉悦、听得有收获的课。就这一点而言,不是比缺乏心理支持的单向讲评更高效、更深入人心吗?因此,要优化讲评课,一点前提是“提供高度的心理支持”

2.双线并轨

双线并轨,简单来说,就是要把讲评课的“备结”始终贯穿在两条相互交融的思路线索中,其一是“学生所需”,其二是“应考所需”,两线融合,双向中心,并存于讲评每一题、每一点乃至每一细节中。

(1)学生所需

就是学生希望从这一题的讲评中获得什么。具体而言,是要教师在备课时备学生,推测出自己的学生在完成本题时可能出现的缺失点;在授课时察学生,把准他们在初步讲评后尚未透彻的难点;在小结时导学生,指导他们从中找到自己在类型题中的可提升点。在讲评的教学策略中,首要的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其应考的缺失点、难点与可提升点,以学习习得的高质量为讲评课的着力点和归宿点。这既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学生才是高考应考的主体,教师的授课不论如何完备,都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习和应考。所以,讲评课的每一个环节,首先着眼的是学生所需、所想、所得。

(2)考所需

就是教师通过这题的讲评,希望为学生备考提供什么,换句话说是要求教师基于应考的视角,把握好该考点类型的常温点、突破点和可增长点,理清三者关系,抓好本题讲评的重心所在。一般来说,常温点应提但略讲,突破点应详重拓展,可增长点应归类明示并训练落实。要上好讲评课,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丘壑”,不仅看到学生所需,更要看到课程标准所需、考试大纲所需、系统备课所需、现实情况所需,而后者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教师就要高瞻远瞩,予学生视野更深广、目标性更强、针对性更准的应考指导。“教师能为学生备考提供什么”,其着眼点在于应考复习所需、所应和所为。

(3)双线并轨

把“学生所需”与“备考所需”相融合,双线并轨,二元统一,是实现讲评课优化的策略之一。并轨,意味通过教师的有效评讲,使学生听课所得与应考的实际所需达到同点共赢。讲评课能如此,自然优质高效,却实属不易。在两线中“寻得共同点,找准取舍点,攻克一两点”是落实双线并轨的有益尝试,使学生之习得与应考之提升两者相互均衡融合,于限时讲评中透彻其中一两个重点难点,从而有针对地促进双向良性发展,实现双赢。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双线并轨策略须师生共同努力,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反馈,做到“评讲前互动沟通,备课中重视双线,上课时并轨深化,下课后交流反思”,这样一来讲评课就能“讲到点子上”。实践所得,学生反映良好,获益良多,应考意识和能力普遍显著提高。

3.三维度优化

(1)优先性

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的特性,决定了堂上的讲评不可能再

大求全,而应突出“一节一中心,一类一主题,一题一重点的优先原则。优先性立足于按需分配各要素的轻重缓急,大至重点突破版块,小至考点突破方向,都要遵循着“主要得分点先讲,重要提分点多讲,疑难拉分点讲透”的程序思路,以求讲评的更高效益。当然,有效应用优先化策略,既有赖于对高考题目特点和能力要求的准确把握,也有赖于师生的应考智慧与成熟心态,更有赖于对学生现状与学情水平的透彻了解。虽然学校、师生情况不尽相同,但当中仍有一定的共性可言。

在此我校二轮月考语文讲评课情况列表作一举例

   (总课时三节,课前下发详细答案说明,要求学生逐题订正理解)

讲评

考题

版块

考查能力

(题目特点)

题点

定性

讲评策略

(速度设定)

突破重点

讲评

形式

1

默写

准确识记

常温点

诵读记忆+ 错字提点

(快速)

攻克错别字

 

 

2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知识

正确理解文意

准确断句及翻译

常温点

疏通译文+ 题目讲解

(中速偏快)

文言知识积累

有效猜译及准确翻译

 

3

 

诗歌

鉴赏

 

正确理解诗意

准确分析,初步鉴赏

(诗作有一定难度,首先要读懂其主旨)

 

差距点

 

诗意详析+ 题目讲解+ 答案分析

(慢速)

 

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答题的清晰思路与

规范表述

4

现代文必考

理解文意

分析筛选

归纳概括

差距点

文意粗析+ 题目讲解

(中速)

快速阅读能力

扣文意对比作答

5

现代文选考

理解文意;分析筛选

归纳概括;深刻评价

(文章理解有一定难度;探究题评价性强,探究性不足)

差距点

文意详析+ 题目讲解

(慢速)

准确挖掘文旨

统筹审题能力

分点分步骤清晰作答

6

语言文字应用

准确识记、正确表达(选择题)

常温点

选择题 略讲

(快速)

读音、词义、病句类型积累

准确、恰当运用语言 (文字表述题)

突破点

文字表述题详析

(慢速)

细化审题能力

切题分步作答

7

作文

综合表达应用

(本题审题难度不大)

突破点

详析评分细则 + 分析例文得失优劣

(慢速)

强化 “内容充实”评分点的分析,学习,提升

 

以上列表仅是某次讲评课的具体示例,但从讲评次序、详略主次、突破重点等细节处理上,能体现出一定的优先化原则。当然,具体学情、考情不同,优先化处理细节会有不同。但应该说,“掌握好优先权,设计好优先法,讲评好优先处,突破好优先点”无疑是争取讲评课轻负担、重质量的理想途径之一。

(2)优效性

指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以高效率的策略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讲评课的价值,为二

轮复习及高考应考作出更优效的导引、提升与激励。

① 强化阶段性意识

二轮复习讲评课,就主次先后、轻重缓急而言,必须有优先性意识;就定质定性、逐一攻破而言,则必须有阶段性意识。结合上表,以全市一模测试为阶段分界线,可以对语文高考考题考点粗略分段如下:

题点

定性

定性说明

讲评方向

阶段分设

应考

定位

常温点

考点以体现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为主,得分率较高

加强积累,强化记忆,巩固基础,常温练习

保持常温,贯穿二轮复习讲评的始终

必保分

突破点

考点以有规律性的方式方法为主,通过一定的模仿有效的训练,能取得长足进步

加强题型归类和审题训练,减少做题盲目性,强化方法思路的清晰规范,增加解答要点的有效训练

一模前常温

(强化审题和解题方法归类指导)

力保分

一模后突破

(提升方法应用能力,提高答案规范性与成效性)

差距点

考点要求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整合能力,注重答案表述的层递性与规范性,但复习训练后进步不明显

强化文本理解的准确性、审题意识的系统性、答题分析的针对性、文字表达的规范性

一模前强化

(巩固文体知识,提升文本理解能力和答题的针对性)

力争分

一模后常温

强化审题意识的系统性、文字表达的规范性)

 

正如上表所示,常温点重基础性,以常温态来巩固基础,贯穿始终,必保得分;突破点规律性强,于一模后加强突击,取其突破,力保得分;差距点以能力为主,于一模前强化讲评训练,争取攻下肯綮,力争得分。这一阶段分设并非唯一,学校班级学情各异,需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改善,但“分阶段逐一攻破”的优化意识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② 利用统计数据,加强对比清晰度

把电子数据科技引入到复习讲评课的优效策略中,利用各题各点的得分数据统计比较,既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缺失与努力方向,也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的现状与优劣不足,从而指导“教学”两者的良性发展。

就学校内部而言,可以作以下几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 

 

分析主体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学生个体学情分析

学生个体分析反思

与过往测试自己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语文学习赶超对象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班级、年级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其他学校、全区、全市、全省题点得分比较

班级群体学情分析

班级师生共同分析

与过往测试班级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年级文科、理科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其他学校、全区、全市、全省题点得分比较

年级群体学情分析

教师备课群体共同分析

与过往测试年级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同一生源组学校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上一生源组学校的题点得分比较

与全区、全市、全省题点得分比较

 

以题分值数据来引导讲评,既直接又客观地帮助师生发现差距,确定努力方向,其科学含量高,对比度清晰

强化对比清晰度,的确能使讲评更到位到点。当然,强化对比度,除了分析题点得分数据外,还可以进行思路对比、答案对比、范文对比等,不一一而足。以某次年级作文讲评课为例。在作文评分细则上全级统一采用细评方式,即“内容得分+表达得分+发展得分应扣分=作文总分”,通过每一细分的电脑输入和统计分析后,学生个体、班级整体、年级总体的各项得分一目了然。备课组在统一改卷后,针对每个得分点从全年级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和有明显缺陷例文约八篇,付印全级。讲评课上结合各项细分的得分情况,以分值对比为起点,以例文得失对比为载体,以例文与学生自己作文对比为深化,通过有效强化对比度,予学生以直观而震撼的客观分析和形象学习。

    ③ 丰富讲评形式,优化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可以这样简化表述:读码(学习输入)解码(消化加工)编码(学习输出)。通过优化学习认知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优化讲评课质量的目的。为此,除了提高教师本身的授课水平外,还可以通过丰富讲评形式达到最优化。

在发挥好传统“授受”形式的优势外,我们能开发出更多样的讲评形式,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强化规范意识,提高应考能力。举例如下。① 学生自主讲评。对难度中等偏下的题目,不妨邀请学生代以教师的角色,以回答提问或自主发言等方式,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或多媒体的展示作主体评讲,细化“审文审题分析组织作答“等环节引导学生作重点讲评。这样既让其他学生能共享其思维亮点,又让教师能及时捕捉其中的缺误作出堂上的纠正补充,对学生个体和群体都有很强的直观示范引导作用。 群体合作互议。对中等偏难的题目中具有普遍性的解题重点难点,不妨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去重新思考,合作解决。于重点处广泛听取意见,于难点处学习他人智慧,碰撞思维火花,互评得失有无,是这一形式的突出优点 师生共同探究。对具有多向性、可发散性的考题考点(如选考阅读的探究题、语言表达文字题、作文等)可以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形式处理。老师在自己闭卷做题的基础上,“教师的做题思路、学生的答题思路、参考答案的可供思路”全面展示给学生,师生一道共同探讨孰优孰劣,研究出三者中可学习处与可改进点,从交流比较中确立自己做题的最优思路、最优表述、最优得分策略。

当然,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通过丰富讲评形式,加强学习认知的优质输入,帮助进行深加工,确保应考的准确输出,于优化讲评大有裨益。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切记形式的选择要以讲评的优质高效为目标,针对性、目标性、实效性要强;二是注意不同形式的耗时量,适应二轮复习的限制,力求做到短时高效优质。

(3)适切性

顾名思义,适切性是指因时、地、因人、因情而异,针对不同的特点与情况作出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复习讲评。校情、班情、学生群体情况、学生个体情况不同,讲评要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就要讲求适切性。这一点与新课程改革的课程基本理念相一致:为了每一所学校的成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功。

适切性体现着求同存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于讲评课的共性原则中融入个性特点,使之更切合实践层面的复习与应考需求。

时间适切性

从时间角度看,大至讲评课的阶段分设版块设置,中至每节课前、中、后复习内

容的递进安排,小至每题每点讲评时间的准确控制,都必须立足于适切性原则。时间利用效率与效益,对于二轮复习来说为重要。部分教师常抱怨测试评讲时间不足,一份卷子细评五、六节课,刚讲完又迎来新一轮测试评讲;另一方面,学生也厌烦于题题详讲详析的教法,认为费时低效,积极参与度不高。出现这一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师生们忽视了时间的效益性切性。以笔者实践为例,名句默写、文言文全文译解、语言应用选择题等能力层级低,注重基础性、前提性的知识,学生通过对照答案可以自主掌握的,可于课前布置订正和积累。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应用文字题等能力层级高,讲求思维性、分析性的题目,则可堂上讲透一两个重点难点,理清解答思路,掌握答题规律,再于课后下参考答案,学习其规范表述和清晰作答。这样处理,切分时段分拆任务,既切合学生学情需要,又符合时间效益要求,广受学生肯定。二轮复习讲评的时间用得好用得巧,与时间适切性策略不无关系。

内容适切性

讲评内容必须切合学情实际,这一点无须赘言,但在现实教学中,却仍有处理不之处。近十年语文高考题的能力层级设置,偏重于考察理解、分析、表达能力,对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并不突出,这也是充分考虑到我国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特质而为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无视于考情、学情,在探究题、语言表达文字题讲评中,空讲创新,妄论研究。由于教学定位不切合考试要求,也脱离了学生学情特点,以至于考点训练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误以为这些题无规可守、无章可循,于是答题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地胡吹乱侃造成如此结果,除了反省对考纲的准确理解外,也要在讲评内容的定位上避免脱离考题实际,不可妄顾学情发展。我校在内容适切性上一直有着清晰的认识,“双线并轨”中“学生所需”一线即是显著的体现。 又如在讲评内容设计上,我校还推行“三版方案”:基础版包括本类考题必须讲清讲透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深掌握”为目标;运用版是通过相近类的题目作强化训练,使知识与技能实现应用和迁移,以“广运用”为目标;拓展版是在类型题的基础上向难度题、创新题方向作一定拓展,以“重提升”为目标。备课组教师在集备讲评课时,会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好三版讲评方案的内容和形式,而每位教师在具体讲评中则结合本班级学情作适切性的取舍选择。我校的“三版学习方案”,不仅用于讲评内容设计上,还用于一般授课的学案设计上,用于练习测试的试卷设计上。由于分层明确,适切性强,成效显著。

形式适切性

正如上文所言,讲评形式丰富多样,是优效性的一个方面;但同时形式的确定,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特长点进行调整。如班级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性高,可以多采取群体性互评与师生共同探究的多边交流形式;班级学生个人表现欲强,语言表达能力好,则可多进行学生自主讲评的个体示范形式;班级学生个性内敛,喜好静思,则多采用传统“授受”讲评形式,兼以朗读、多媒体利用等方法调动积极性……形式是丰富的,更需要教师作出适切性的思考。而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不妨借鉴于美国“4H素质教育”(所谓4—H [Hand(手)、Head(脑)、Health(身)Heart(心)]教育强调“手,脑,身,心”的全面发展,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撷取知识,发展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身体器官,达到提高讲评习得率的目的。如默写题的多读多背、文言知识的多看多积累、优秀作文的仿写学习等等,也是讲评形式适切性在细微处的体现。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二轮复习讲评课的优化策略是,以提供高度心理支持为“一点前提”,以“学生所需”和“应考所需”双线并轨为主线,以优先性、优效性、适切性为“三维度优化”具体策略,统筹兼顾,层进深入,最终达至讲评课的最优化。

高考在即,冲刺在望,二轮复习讲评课应该优化,也必须优化。而为优化,如何优化”这一问题的解答又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提升。笔者结合自己毕业班教学的些许经验,作出以上浅表性的理论小结,以求教于方家,共同为语文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语文教育是一方广阔的土地,需要你我播种耕耘。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黄惠萍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 语文老师)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