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杏坛感悟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唐山百年十大杰出女性:杏坛楷模高庠玉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2010-3-8 14:35:00
 

  2010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高庠玉被评为“唐山百年十大杰出女性”。她的功绩,她的风范,她的魅力,原来竟是那样美好地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深深地为人们所敬仰。

  庠,音“祥”,意为古代的学校;玉,有君子之德,为人所爱。高庠玉先生正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学校,奉献给教育事业。她如同一块温润的美玉,历久弥新,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她是那样地平易近人,平凡得就像一名普通的教师,却又是那样地令人敬服爱戴。她用坚定执着的信念、如水的平和宁静,化作始终如一的动人力量,成为教育界的楷模,民主党派的旗帜,人生的典范。

  毕生挚爱教育事业,从教50余年,78岁高龄仍登台讲课,桃李满天下,是两所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最后累倒在讲台上……

  从教的楷模

  1997年9月28日上午,唐山大学办公楼三层会议室里,一批新到任的年轻教师正聚精会神聆听高庠玉先生的教诲。每年新教师到来,她总要讲一番肺腑之言。今天她仍然有许多心里话要讲,可是没能讲完,她突发脑溢血,晕倒在身后的椅背上,双眼紧闭,脸色苍白。她被紧急送到医院。

  女儿焦急地呼叫着母亲,可是没有回答。当有人叫她“高老师”的时候,她睁开了眼睛。

  “老师”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的称呼啊。她正是为了教师这个无比光荣的职业奋斗了一生!

  我们无法推测躺在病床上的高先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是她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奉献却如同雪野上的足迹那样清晰。

  1919年5月,她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教育世家。父亲高践四先生毕业于美国康耐尔大学,变卖家产,于上世纪20年代初创办了私立无锡中学,即现在的无锡三中。耳濡目染中,她爱上了教育事业。18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物理,后因病肄业。1944年入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学习英文。毕业后,先后在上海新本女中、上海裨文女中等校任教。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她随丈夫华有光来到唐山,先后担任汇文中学教师、教导主任,唐山五中副校长,唐山女中校长,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唐山教育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前身)院长,唐山职业大学(唐山学院前身)校长等职。一生从教50余年。

  上世纪70年代初,她刚被“解放”,就深入到任教的11中学生家中家访,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改革开放之初,她受命在唐山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教师进修学院(后称唐山教育学院),开创唐山自己的高等教育。人们不会忘记,在震后,余震还时有发生,她就把女儿丢在家中,投身学校的筹建。她亲手创建的这所学院,成为震后培养教育人才的摇篮。

  1983年,她创办了唐山职业大学并出任校长。在她的辛勤培育下,这所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科性的本科院校。1984年,因年事已高,她不再担任学校实职领导,但仍然没有离开心爱的学校。她亲自组建了唐山大学外语教研室并发展为外语系,培养了大批唐山急需的外语人才。1994年教师节前夕,她被学校授予“唐山大学功臣”荣誉称号。这是她珍爱的称号。

  作为一名教育家,她的许多理论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样地发人深省。她在1984年撰写的论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培养这样的人才:“掌握的知识不是单一的、死板的,而是既懂政治,又懂经济,又有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又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幼教和小学教师除了教学生知识外,要把能力和品格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中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启发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才能培育出有为的人才。”“高等学校应该办成教学与科研中心,不仅是经济建设需要,也是人才培养需要。理、工科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去搞些社会调查在实际中锻炼。”她根据常年教学实践思考总结出的这些真知灼见,正是她坚持践行的教育思想。

  熟悉她的同事们都知道,她不仅是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而且是一名全能中学教师,英语、中文,数理化,无论哪一门课,她不用备课,随便拿上本书,便可以代缺席的老师去上一堂精彩的课。在大学讲英语阅读课,她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讲得非常漂亮。

  她长期坚持到教学班听课,认真写好听课笔记,课下与任课教师细致沟通,既指出优点,也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深受老师们欢迎。她经常到教研室、学生宿舍、饭厅和运动场,仔细了解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一次,她发现饭厅下水道堵了,立即卷起袖子,用手疏通,在场师生无不为之感动。

  即使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她也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在唐大外语系,每周4节英语泛读课,风雨无阻,她一直教到75岁高龄。有一次,她去外地开会,正好赶上第二天有课。开完会,她连夜坐火车硬席赶回来,次日早晨,直接从火车站风尘仆仆赶到学校,来不及吃早饭,便又精神饱满地站到讲台上。

  唐大外语系94级学生们记得,1997年他们毕业前夕,老校长爬遍6层宿舍楼,一个宿舍一个宿舍了解学生的论文题目,解答问题并把学生情况一一记在本子上。近100个学生的论文答辩,她全部参加,而此时她已78岁高龄。

  “是先生平和温暖的目光让我霎时间平静了许多,也正是那柔和而镇定的目光让她的身影久久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并成为我终生追求的目标。”一位老学生在博客中回忆了在英语口试考场上,先生留下的深刻印象。

  她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叫得出绝大多数教过学生的名字。她的老同事,唐山学院党委书记张心昊说:“当时教育学院有千余名学生,老院长都叫得上名字来。”

  唐山学院院长,她的女儿华玉说:“母亲每逢上街回来,总要说她看到了哪些学生。这是她最高兴的时刻之一。”

  坚信共产主义,积极参政议政,敢于担当,循循善诱,节俭清廉,被誉为唐山民主党派的一面旗帜……

 为官的榜样

  高庠玉先生是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她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省、市人大等部门和民盟中央、省、市领导职务,她被中共唐山市委誉为“我市民主党派的一面旗帜”。

  她是1956年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的老盟员。虽然她的大半生是民主党派成员,但她坚信共产主义,始终不渝地做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即使当年因“胡风”案受到牵连,遭遇家庭变故,即使“文革”中遭受迫害,她也始终对党的事业坚信不疑。

  1984年,正当民盟工作处于低谷时,她受命挑起市民盟主委重任。她率先在民盟成立了参政议政部,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作为省民盟副主委,她还各地奔波,指导兄弟地市民盟换届工作,对统战工作的贡献遍及省内多个地市。

  她带领大家开展“教育大参政”调研,就我市人才使用挖潜问题、九年义务教育的师资问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及科技兴市等开展专题调研。还就唐山煤气制供管这个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在科委立项,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深入调研,取得了上千个数据,写出《关于改进我市煤气制供管》的调查报告。这些调研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她经常对盟员们说:“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历史的延续和时代的要求,我们要自觉接受和维护共产党的领导,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她立场坚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了贡献。她教育盟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力争成为本单位、本系统的骨干力量。她辛勤培育出盟内一批参政议政能手,为唐山市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市民盟副主委张书民当年刚走上盟务领导岗位,付出心血很多,却引来一些怨言,心里想不通。她循循善诱地对张书民说:“一个领导,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就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就会有人对你生怨。你要有容人的胸怀,不计较怨恨你的人,团结同志,一道干好工作。‘任劳’还比较容易,‘任怨’就需要胸怀、境界。只要对事业有利,个人的荣辱进退又算得了什么呢?”张书民永远铭记着老大姐深情的话语。

  市民盟主委陈嘉庚与她共事20来年,记忆中,“从没见她发过脾气,她说,‘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面对错误思想和行为,她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对方心服口服。所以,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她讲,把她看作大姐、老师和朋友。”但她又是一个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当需要她站出来说话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张心昊说:“有一年招生,某领导的孩子因为品行不端,我没有录取。该领导带着孩子找上门来兴师问罪。老大姐马上出面接待,说道:‘别找心昊了,这事儿是我决定的。’为我避免了一场风波。”当年市工人医院的一些中年医务人员,因为历史原因,职称解决不了,希望她给找一找。这样的事她本来可以不管,但她考虑到这些人都是医疗骨干,职称问题不解决,对工作不利。于是她几经周折,反映上去,调整了政策,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为自己的事,她从不开口;为大家的事,她却千方百计。

  在她的带领下,市民盟开办夜校、培训班700多个,培训学员5万多人;开办的高等医学专修学校连续6年招生,为缺医少药的偏远农村送去了大量医疗人才。她带领民盟很好地履行了“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做好事”12字指导思想。

  民盟当时创收了一些资金,她用这些钱来补充活动经费的不足,减轻国家负担。盟市委还用这些钱购买了电视机、录音机、沙发等物品,节省国家开支数万元。在她当主委的十几年中,盟市委召开会议,能不用餐就不用餐,即使过了点、加了班,也只买盒饭。年底请老领导们聚会,她也是让同志们从家里带来饭菜,一起聚餐。她说:“为国家节约资金,这是我们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的本分。”

  阔别多年的老妹妹从西安来看望她,想到清东陵去看看。市人大和学校知道后,考虑到年龄和安全问题,想派车送她们去。她坚决不肯,自己买票坐长途公共汽车,陪老妹妹完成了这一心愿。

  一生从教没有职称,十余年讲课不要报酬,身为领导干部常坐公交车,历经劫难总带微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生的典范1997

  年11月,根据高庠玉先生多年的要求,党组织批准她入党,她终于实现了自己最崇高的愿望。一年零四个月之后,1999年2月5日,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她走完了80年最美好的人生。她生前喜爱的《一路平安》委婉深情的旋律陪伴着她走向天国。

  她早在1994年就写下了丧事从简的嘱托:“祭之丰不如养之薄也……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人去矣,不必惊动他人,让大家保留一个活生生的印象。如抢救无效,不必延长时日,拖累子女,可实行安乐死;除至亲外(指姨、姑、叔等长辈),其他亲友均过一个月后通知;不收礼,不举行任何仪式(指追悼会、向遗体告别),三日内火化,不必戴孝,不要照相;骨灰一半(在唐山大城山公园)植树,一半撒向大海;书籍,子女可留下一部分,其他捐赠给唐大英语系资料室。”

  这份遗嘱与那些大办丧事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读来令人深为感动。

  她这一生严于律己,淡薄名利,对社会的贡献极大,而索求却极少。

  华玉说:“我从工程单位调到学校,要评职称,我是学校的第一个硕士,按理职称应该给我,可是学校不知道这个情况。母亲和学校领导非常熟,我希望她帮我说说,可她就是不肯。”

  她在唐山大学执教十余年,没要过讲课报酬。参加教学督导组期间,学校每月发给她的200元劳务补贴,她婉言谢绝,即使悄悄装在工资袋里,她发现后也总是及时退回。

  她深入基层调研,几乎没在基层用过餐。外出开会、出差,从来不拿一分钱补助。

  她一生从教,却没有为自己要个职称。

  她身为领导干部,兜里却总是装着公共汽车月票,不仅私事不坐公车,就是上下班也乘公共汽车。

  她从来不讲吃穿。总是穿一身整洁朴素的普通衣服。有一次,去北京民盟中央开会,她竟是借女儿衣服去的。在唐大,她中午常不回家,泡一盆方便面了事。

  可她,却拿出一生积蓄设立了“高庠玉奖金”用以激励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教职工和在德智体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如今该奖金已颁发10届,诸多师生深受激励。

  这是一个有着多么高尚的品格,多么宽广胸怀的人啊!

  原市教育局局长马惠元说:“老人家始终把自己的心态放在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位置上,就像一名普通老师,一位慈祥的老大姐。她认真说好每句话,做好每件事。她是长者,市级领导,可说起话来,特别平等,特别尊重人。她越是谦和,越是让大家敬佩,越是有一种神圣感。她退休之后仍坚守教学岗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是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她身上体现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特别宝贵。”

  华玉说:“母亲是她那个年代知识女性的缩影,她几乎经受了女人一生所能经受的所有苦难。外祖父毁家兴学,她幼时经历了清贫。早年患病,却奇迹般活下来。远离家乡,来到唐山,丈夫却因受‘胡风’案牵连而衔冤自尽。她一个36岁的女人,独自抚养两个年幼女儿长大。那时我才三个月大。后来又赶上唐山大地震……但她留给人们的总是谦和的微笑。”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人的一生到底能走多远?像高先生这样,以校为家,以师生为本,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毕生学习钻研……她就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其实是千百万优秀人民教师的缩影。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杏 坛 书 架 关 注 成 长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教育服务
·在好老师和跟谁学之间划上..
·孔令义:书法艺术应在科学..
·山东高青县田横小学女教师..
·广西:3年内将投入60亿元发..
·改革开放30年:八大变化见..
·警惕: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
·石家庄市直各局深入开展主..
·葫芦岛:特殊的国防教育宣..
·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学生滑..
·利川着力抓好廉洁征兵教育..
更多..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